易經命理

《易經》與《道德經》講萬物生成為什麼不同?

首先,《周易》古經文並沒有講萬物生成的道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說法出自《易傳》,並不是周代古易經的固有思想。

其次,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論斷是在講萬物生成的道理嗎?我認為不是。如果沒有理解錯誤的話,兩儀其實指的是陰爻和陽爻,所謂四象指的是二爻卦的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個符號。八卦更不用說了,它們是三爻卦的乾、坤、離、坎、震、兌、艮、巽八個符號。

《易經》的主要元素是卦象,而組成卦象的基本元素是陰爻和陽爻。由兩個爻組成的卦象共有四個,古人稱之為四象。至於這些符號為什麼被稱為四象,是因為它們與古代陰陽學說中四氣四象的內容有關。這四個符號被用作這個學說的符號語言。四象的意義是由這個學說賦予它們的內容,並不是由這些符號的純數學特性中推導的。由三個爻組成的卦象共有八個,古人稱之為八卦。

所以,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一論斷,僅僅是概括了由陰爻和陽爻演變為四象卦,並由四象卦演變為八卦的過程。它所討論的對象只是卦象繪制的程序,並不涉及萬物生成的過程或道理!

在這個論斷裡,引起人們誤解的可能是太極二字。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個過程好理解,由兩個爻畫成了四象的符號,在每個四象符號上面分別加上陰爻或陽爻,便畫制成八卦的符號。但是,如果我們追問陰爻和陽爻又是從哪裡來呢?《易傳》說由太極生成了兩儀。但是,這個說法並沒有任何根據。設想,古人通過觀察,在試圖理解自然萬物原因和規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二元論的世界觀,並使用陰和陽的概念來標誌這個二元。為便於其思想傳播,在文字上就使用陰、陽二字來標記它們,在符號上就使用陰爻與陽爻來標記它們。這才是陰陽概念和陰陽爻符號起源的過程。

絕對不是古人先發現了陰爻和陽爻的符號,然後才形成了二元論的世界觀。陰陽概念和陰爻陽爻符號只是人們頭腦中二元論世界觀的文字和符號的表達。很顯然,作為一位思想家,如果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建立了某一學說,那麼他就必須設法將這個思想或學說傳播給他人,而其傳播途徑只能是將這個學說或思想以語言、文字、符號的形式輸出。如果我們宣稱某位思想家很高深,卻從未見他有著作傳世,那麼這個高深就沒有依據。

所以,在陰爻和陽爻畫制的實際過程裡,並不存在從一到二的過程。歷史上肯定有第一個宣講陰陽二元論概念的人,也有畫制第一套陰陽爻符號的人,但這卻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而不是從一到二的過程。從宇宙論的假說看,由混沌一元剖分為二元的過程也是不可能成立的。比如,我們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傳說,認為遠古時天地不分,只是一片混沌,後來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天和地的區別。而我們的古人又認為天地是產生萬物的原因,並將天地比作萬物之父母。然而這些觀念卻與我們的經驗和已經持有的自然觀念不符。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天地分立不可能是成為最關鍵的環節,而且萬物的發生發展,也不是天地相互作用的直接產物。

如果我們秉持古人二元論的世界觀,認定我們現有世界是由陰陽二元組成的。我們先要解決萬物中哪些歸為陽,哪些歸為陰的問題。然後才能進一步探討陰陽二元起源的問題。舉例來說,太陽可以看作陽,地球可以看作陰,試問太陽和地球源自哪個一呢?男人為陽,女人為陰,試問男人女人又源自哪個一呢?這些問題是無法解答的。古人也沒有看到過太極生兩儀的過程,當他們使用陰爻陽爻符號畫制卦象時,早已忘記了祖先發明這些符號的過程。但是,在邏輯上二的前面還有個一,為了搭建由一到二的橋樑古人便隨意創造了這麼個說法,後人卻不加思索,還要將它奉為宇宙論萬物起源學說。

我個人認為《易傳》裡太極概念應當是借用了老子或道家的概念。這說明《易傳》成書要晚於老子和道家,就更應當晚於孔子,所以宣稱《易傳》出自孔子是沒有根據的。《道德經》被視為道家宗師,後世道教更神話老子為仙。但是我認為無論道家還是道教,都沒有真正理解老子,他們將老子的道概念神秘化、宗教化,這已經完全不屬於思辨哲學的範圍,逐漸向宗教信仰轉化。而我們讀《道德經》,卻能讀出希臘哲學思辨的味道來。

《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後世學者也多將它視為老子的宇宙論,認為它講的是萬物生成和演化的道理。但是統觀經文全部內容,它主要是一個社會和政治的學說,並沒有講萬物特性及其起源的過程和規律。那我們為什麼會相信這一句卻是講宇宙萬物起源呢?

老子經文分道經和德經兩篇,但是讀過老子書的人一定很清楚,道經不專講道,德經也不專講德。老子的自然哲學學說穿插於全部經文中,老子稱謂自然只使用了道、天地、萬物等幾個概念。文中既沒專講天的特性,也沒專講地的特性,更沒講述萬物的任何特性。這些概念只是自然萬物的一個統稱,一個代號。所以,老子書中講自然,只講了道與萬物。

道則確是老子特有的概念,老子明確講道是物、是實有,是先於天地物而存在的實在物。但如果我們問,道真實存在嗎?老子雖然認為道是實在,但卻又宣稱它不具備任何可經驗的特性。所以,道雖然實在卻從來都不可能被人們經驗到,它是超驗的實在,如同古希臘原子論裡的理想的原子,哲學家們憧憬的自然或社會的理想狀態。老子稱道是自在的,無限的,質地純粹且恆常為一。但是,在人類經驗世界裡並不存在這樣的事物,這不過是人類理智的空想,就像柏拉圖的理想國,數學裡的圓周,宗教裡的天堂一樣。

所以道不是實在的,這就決定了它根本不能用作描述宇宙結構和運行規律的基礎。物理學裡有星雲假說來解釋星系起源的過程,但是道的概念卻不能這樣使用。道不是可經驗的物理實體,也不構成為宇宙萬物的基本要素,我們不能以道作為基礎概念來描述或模擬萬物起源的過程。

老子的論斷只有在他的學說體系內部成立,脫離了老子學說特有的語境,那些命題就是沒有意義的。比如,經文中曾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那麼,這個命題我們就不能理解為從虛無生成實有。因為這就與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相矛盾。其實,在老子的語境下,有是萬物的簡稱,也即可經驗的實在。無則不是指虛無和空洞無物,它是道的代名詞。所以當老子說有生於無時,其實是在說道生有萬物,而不是從虛無或空洞無物中產生實有出來。

在〈《易經》與《道德經》講萬物生成為什麼不同?〉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