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命理

讀懂這4個字,你就懂得了《易經》的精髓

讀懂《易經》,要深入淺出,厚厚的64卦象、卦辭和爻辭,很容易把人拒之門外,我們要懂得撥開表象、化繁為簡。

《易經》的本質,只有一個字:變。

這種變,體現在時勢的變化,呈現4種狀態:吉、凶、悔、吝。只要我們讀懂這4個字,也就懂得了《易經》的精髓。

1、《易經》的精髓,是勢能的變化。
在整個宇宙中,時空的變化,會產生勢能。

比如說:黃道,是古天文術語,是從地球上看太陽走過一年的路線。星體的軌跡變化,會產生勢能的變化。

天時地利人和,對人事的影響,體現在時勢。

《孟子.公孫丑》中記載齊人言:“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做事有聰明才智還不夠,還要乘勢而為;種莊稼有好的工具還不行,更需要等待農時。

這些都是《易經》之用。

《易經》是一本講宇宙變化規律的書,變化的核心,即是勢能的變化,體現在2個維度:方向和強弱。

2、勢能方向上的順逆,而產生:吉、凶。
我們現在看到的太極圖,是宋代以後才有的,宋代以前,《易經》沒有太極圖。這個太極圖,怎麼產生的呢?

是根據能量的抽象變化,而形象演繹。

《易經》講宇宙中有兩股相對應的基本勢能變化,即乾陽、坤陰。其實老子在《道德經》也講同樣的東西:“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個兩儀,就是陰陽。

能量的變化,萬變不離其宗,看似無章,其實有序。

對“人”這個參照物而言,能量的變化,有兩個方向:一是和自己的能量相順;二是和自己的能量相逆。

人和人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順逆,也有所不同。

順的能量,是順勢,《易經》稱之為:吉。

逆的能量,是逆勢,《易經》稱之為:凶。

吉,代表結合,合作,團聚等。

凶,代表分離,背向,分解等。

其實,凶,並不是不好,本意是“沖”,即能量的相逆、相沖。當兩股能量相沖時,有時候,會帶來阻礙和衝突,但是,也會帶來生機和機遇。這種辯證關係,用老子的話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普通人,喜歡吉,厭惡凶。

真正懂《易經》的人,看待吉凶,是平等的。只是自然規律的變化,勢能的變化,本身是客觀中性的,不需要代入太多個人的主觀情緒。

3、勢能變化的強弱,而產生:悔、吝。
古人說的中庸精神,最初來自《易經》。

中庸,並不是貶義詞,在《易經》中,代表中、正的宇宙最佳能量狀態。

比如說乾卦,九五,飛龍在天,處於中正之位。這是能量發展的最佳狀態,大概是八分到十分之間的飽和狀。在古代,只有帝王稱為九五之尊。

而勢能一旦失控,發展過度,勢能太強而過量,則會有“悔”。

乾卦說,上九,亢龍有悔。

悔,是做得太過頭了,過猶不及,所以有悔恨。

與之相反的,勢能太弱而不足,則是“吝”。還不夠的意思。

當出現“吝”的狀態時,需要加把勁,好好努力,積蓄能量,讓勢能壯大起來。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不難發現:

勢能的變化,有方向的順逆,從而有吉凶;有勢能的強弱,從而有悔吝。

《易經》64卦變化,不管怎麼變,都離不開“吉、凶、悔、吝”4種基本狀態,這就是《易經》的精髓。

在〈讀懂這4個字,你就懂得了《易經》的精髓〉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