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周易》的陰陽和諧思維
論《周易》的陰陽和諧思維
標題「論《周易》的陰陽和諧思維」更多內容請到中華台灣易經協會首頁
和諧,harmony,現代漢語字典釋為「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和順、協調、一致、統一等,漢語中許多字都表達了「和諧」的意思。人與天合一、人與人和諧,構成數千年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思想觀念,和諧思維成為中國哲學與文化的顯著特色。作為源頭活水,《周易》的陰陽和諧觀念充分彰顯了這個思維特色。
《周易》分為「經」和「傳」兩部分,它所講的變易是指陰陽變易,陰陽變易顯現的是整體和諧。陰陽和諧思維是建構《易經》體系和《易傳》解釋系統的靈魂。如果對「經」和「傳」稍作分析,即可說明這一點。
《易經》體係由64卦384爻構成。從每一卦看(除乾、坤二卦外),構架的基礎是-與兩個符號,稱作陽爻和陰爻。這種界定給了兩個符號最確切的名稱,也反映了-與的本質特性。 -與的重疊組合而成《易》卦。在《易》作者看來,每一卦中6爻的數學排列組合,表徵陽爻和陰爻的特定內在關係。每一卦自初爻至上爻,反映了事物由微而顯的漸變過程,儘管爻辭看來不甚規範,也沒有使用“陰陽”二字,但其體現的陰陽對立統一原理是一致的。如乾之龍、鹹之感、震之雷、漸之鴻等,無不透過各自的爻變而顯示事物由微而著的變化規律性。
因為陰陽來自於客觀世界的抽象,其一指實體即氣,「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幹·文言傳》)。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坤·象傳》)。 「陰凝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 (《幹·文言傳》)。因此陰陽為物:「乾,陽物也;坤,陰物也」(《係辭傳》)。其二,陰陽指事物的屬性和形式,陽的屬性為剛健,陰的屬性為柔順:「分陰分陽,迭用柔剛」(《說卦傳》),「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系辭傳》)。陰陽既可以從自然屬性又可以從社會屬性多方面表現出來,陽是君、父、夫,陰是臣、子、妻;陽是善、仁、愛,陰是惡、戾、殘。等等。
在陰與陽的內在關係中,協調、統一、和諧是其基礎與底蘊。陰與陽相互連結、依存,舍陰無陽,舍陽無陰。雖然看起來乾卦只有陽爻、坤卦只有陰爻,但陰中含陽,陽中含陰,並且兩卦是易之“父母卦”,作為一個整體,陰陽俱備化生萬物。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系詞傳》)。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說卦傳》)。陰與陽的協調是易卦成為統一體的基礎。 《易傳》及漢代易學揭示了陰、陽爻之間的承、乘、比、應、中的關係。凡下爻緊靠上爻叫做“承”,即以下承上的意思,凡上爻高凌下爻叫“乘”,陰爻乘陽爻為“乘剛”,六爻之間逐爻相連並列為“比”,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如果為一陰一陽,則為應,一般說來,有應則吉,無應則兇。 「應」即為協調和諧。 「中」即中位,即易卦六爻之二、五爻位,二為內卦之中,五為外卦之中。若陰爻居二、陽爻居五位則既中且正,一般為吉、無咎。根據統計,二、五爻吉辭最多,合計佔47.06%,差不多是總數的一半。正是「二多譽」、「五多功」(《係辭傳》)。在這些關係中「應」與「中」最突出地反映了陰陽和諧性,《易經》爻辭及《彖傳》《象傳》從許多卦上表現了這一特徵。就六十四卦而言,凡六爻陰陽協調、和諧都為吉卦,如《泰》卦 ,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皆陰陽諧和,天地交通為泰。 《既濟》卦不僅陰陽全應,而且陰爻居二位、陽居五位,既中又正,象徵事情有成。
從《易經》體系來看,卦與卦之間的關係也不是雜亂無章的,64卦的排列順序體現了陰陽對應,一般是互為綜卦排在前後位置。唐代易學家孔穎達將卦序的系統規律性總結為「二二相耦,非覆即變」(334頁)[1]。就是說每一組卦的兩卦之關係不是覆(兩卦卦畫相顛倒),如屯與蒙,困與井;就是變(兩卦卦畫完全相反),如坎與離,中孚與小過。易卦的這種內在關聯也表現在卦名的意義上,如乾與坤、泰與否、剝與復、損與益、革與鼎、既濟與未濟即是,它們之間都是陰陽的協調與和諧,相反相成。不僅如此,64卦也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上經始於乾坤,終於坎離。 「幹、坤者,陰陽之本始,萬物之祖宗,故為上篇之始而尊之也。離為日,坎為月,日月之道,陰陽之經,所以始終萬物,故以《坎》《離》為上篇之終也。從鹹恆開始,鹹為交感,喻指男女婚配交感;恆為恆久,喻男女白頭到老。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序卦傳》),從人到家庭、社會漸次展開,充滿矛盾、紛繁複雜,既濟與未濟表示事物相對完成又沒有終止,無窮無盡無盡。思維的和諧性、系統性在這裡得以清晰體現。
《易傳》包括《彖傳》(上、下)、《象傳》(上、下)、《係辭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等十篇,又稱為「十翼」。 《易傳》多次使用「陰」、「陽」二字,並將它們視為相互對應、統一因而決定事物變化的兩種因素,以陰陽和諧理解《易經》,建構成《周易》首要的解釋系統。首先,《易傳》從哲學高度、從宏觀說明了宇宙整體的和順從秩序性。 《彖傳》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這就把乾坤看作象徵天地的符號,天地承順關係體現了宇宙整體的和諧,而這種承順性的和諧乃是萬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前提。 《序卦傳》所編排的六十四卦順序圖式,實際上是一個表徵宇宙秩序性的“代數式”,整體的有序性意味著宇宙的和諧與平衡。而且,和諧還是包含差別、對立、矛盾的有序結構,可以稱為要素的定位化,以及定位化要素的協調,這在《系辭傳》開篇即明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彖傳》所言“幹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表明萬物的協調化即“太和”,是一種高度理想化的宇宙整體和諧狀態。 《易傳》將宇宙和諧性概括為陰陽之道:「立天之道曰陰與陽」(《說卦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系辭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