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命理

荀氏上下經卦互易說

所謂上下經卦互易說,也就是劉大鈞先生在《周易概論》所稱述的“上下象易”:

這種在一個卦體中,用上卦與下卦互相交易而變成另一個卦體的方法,古人稱作“上下象易”。林忠軍先生又稱之為“兩象易”:

虞氏顯然是以兩象易這種卦與卦之間的聯繫來說《易》的,以這種方法說《易》在易學史上當屬首創。雖然在虞氏之前,荀爽易學升降說中已暗含了這樣的思想,如荀注《需》九二云:“乾雖在下,終當升上。”注上六云:“需道已終,雲當下,入穴也。…三人謂下三陽也,須時當升。”但荀氏著眼點在於升降,而沒有將內外卦互易概括為“兩象易”。由此觀之,虞氏“兩象易”之義,雖然受到荀氏升降說的啟發,但主要還是根據《繫辭》“易之”之辭而發明。

按:林氏將“兩象易”說的首創之功歸之於虞氏,顯然有失公允。

荀氏的乾坤升降說,是指爻而言,並不是三畫卦的乾坤經卦整體升降,這一點,由上述的乾坤升降說不難辨析得出。但如果說,荀氏在乾坤-交升降說的基礎上,又發明了上下經卦互易的解《易》方法,怎能說原創權不歸荀氏呢?除了林氏所指出的《需》卦,荀氏明確以下經卦乾升至上經卦坎,以上下經卦互易解釋《需》卦爻辭之外,荀氏於《升》卦更是鮮明地運用了上下經卦互易的解《易》方法。荀氏注《升.初六》“允升,大吉”:

謂一體相隨,允然俱升。初欲與巽一體,升居坤上,位尊得正,故“大吉”也。

注《升.六四》“王用享於岐山,吉,無咎”日:

此本升卦也。巽升坤上,據三成艮。巽為岐,艮為山。王,謂五也。通有兩體,位正眾服,故“吉”也。四能與眾陰退避當升者,故“無咎”也。

按:荀氏注《升》卦六四爻辭曰“ 此本升卦也”,筆者起初不解其意,與荀氏注《升》卦初六爻辭聯繫起來讀,始曉其意,即本於升卦下經卦一體俱升之義。巽升坤上則成觀卦,觀卦三四五交互體艮,以之解釋“岐山”;觀卦九五陽爻居正位,《觀.大象》日“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故荀氏曰“通有兩體,位正眾服”。

由荀氏對《需》《觀》兩卦爻辭的注解來看,其皆是以下經卦整體升上經卦之上,也就是以“上下經卦互易”解《易》,且並不是孤例。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荀氏以上下經卦互易的方法解釋卦爻辭,而虞氏則無一例以之解釋卦爻辭,只在注解《繫辭》時以之說明卦變,二者相較,虞氏的“兩象易”思想顯然本之於荀氏,是荀氏思想的延伸。

在〈荀氏上下經卦互易說〉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