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命理

為什麼說《周易》預測絕不是迷信而是科學?

《周易》是什麼?就是人們常說的《易經》,是一部論述占筮哲理的典籍。無論從《易經》的經文或易傳,都是圍繞占筮來闡述其哲理的。然而,還有部分人認為「《易經》的哲學思想是正確的,但《易經》的預測是騙人的,是偽科學」的。那麼、《周易》預測到底是「偽科學」或是「真科學」,不妨從以下方面可以說明。

一、首先要明白《易經》的哲學思想從何而來:

我們客觀的、冷靜的來研究一下《易經》本身的內容,其答案就十分清楚了。《周易》實際本身就包括「經文」和「易傳」兩個部分。「經文」實際上就是作為預測依據的八八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四爻(乾坤兩卦各多一爻,也為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辭。這些卦辭和爻辭都是闡述卦象和爻象所反應的吉、凶、休、咎、悔……等事物的客觀規律的,而《易傳》所闡述的哲理正是對卦象和卦、爻辭的論述,如果沒有這些作占筮依據的卦象和卦、爻辭,《易傳》的哲理又從何而來呢?

二、我們要知道《周易》預測同樣具有科學依據:

占筮就是占卜、預測。說到預測,我們每一個行業都有預測,比如經濟預測、地震預測、市場行情預測、股市預測、天氣預測等等,這些不都是預測嗎?為什麼用《易經》預測就成了封建迷信了呢?也許有人是這樣認為的:「各行各業的預測是有科學依據和統計數據為準的,而《易經》預測則無這些依據和數據,故不可信。」

其實、持上述觀點的人卻犯了一個認識上的錯誤:所謂科學依據和數據,只不過是預測的中間媒介,而不是預測結果本身,比如氣象台對天氣的預測必須借助對溫度、濕度、高層氣流狀態、歷年天氣統計資料、衛星雲圖等為依據,但所有這些依據都只能作為中間媒介,並不等於是晴天、或雨天的結論,也就是說,對於未來哪天是晴天雨天的結論是靠對過去的氣象資料這種媒介來做出預測判斷的。而《周易》的預測,同樣有其大量的歷史統計資料和事物變化的哲理作中間媒介,從伏羲時代以來的幾千年裡,各朝各代都有預測的專門機構及官員(太卜),其大量的預測結果都要經過事實的驗證,幾千年的大量史料,積累了人們對自然界及人類社會各種事物變化的系統知識,掌握了事物變化的客觀規律,這就有了預測事物的科學理論依據,這些依據更豐富更全面。《易經》作為預測手段的卦象和爻象就是依據「或然率」(probability)的原理去模擬所測事物的陰陽結構符號,再將其按一定的準則和規範來還原事物的本身(也就是將抽象的卦象還原為具體的事物),因為有幾千年的歷史資料所顯示的規律性和《周易》豐富的哲理作理論依據,所以,《周易》預測是科學的,也是很準確的,從廣度和深度來講遠遠超越其他任何行業的預測,正因為其預測的功能超乎人們的想像,加之受現代科學檢測手段的局限而不能解釋,所以有些人才不敢相信。

在〈為什麼說《周易》預測絕不是迷信而是科學?〉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