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要算命必須學會《易經》,學了《易經》之後卻發現不需要算命。
為何說學了《易經》後發現不需要算命呢?上一篇文章提過,《易經》的「易」有「變易」、「不易」的涵義,意思就是說天地間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不斷地改變,就像一個循環的圓,物極必反、生生不息。所以學了《易經》後,慢慢會發覺人生的高低起伏實屬常態,所以卜到大吉不必狂喜,卜到大凶也無須絕望,因為以長遠的人生來看,福和禍不過都是暫時的。
解釋《易經》的卦爻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便是「物壯則老」當事物的發展到了極致,必然會走向衰退,所以六十四卦裡面的上爻往往有凶險之象,以乾卦為例,乾卦的卦辭是「元亨利貞」代表整體的卦象是亨通的,但他的上九為「亢龍有悔」亢有高亢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便是說飛得過高反而會有悔恨,所以凡事過猶不及。
所以《易經》裡面比較好的爻辭通常是二爻或五爻,二爻和五爻分別處於上卦和下卦的中間,不偏不倚。同樣以乾卦為例,乾卦的九二爻辭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五爻辭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都是指君子入世,遇到好時機能夠一展長才。當然,解釋卦爻辭得綜合陰爻陽爻所處的位子,以及上下位置的關係來解釋,這種說法不是絕對。
否極泰來
《易經》還有一組卦象很有趣,便是泰卦和否卦,成語「否極泰來」便出出自《易經》。一般而言,陰在陽之上是不好的卦象,就像小人壓制住君子,那為何天在上,地在下為否卦,而地在上,天在下反而是泰卦呢?
那是因為泰卦的陰陽之氣反而能夠上下交融,而否卦的陰氣下沉,陽氣上升,陰陽之間毫無調和的可能,反而窒礙難行。所以危機常常便是轉機,有衝突變化不代表是凶險的。
宋朝有位易學家邵康節曾寫詩道「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若能以平常心看待吉凶禍福,順境時保持警惕的心,逆境時亦不絕望,便能度過人生中的風雨晴陽。算命算得不過是一時的禍福,能作為人生下一步該怎麼走的指引,但就算卜到大吉,不代表人生就此順遂的;卜到大凶,也不代表人生就此毫無轉機,最終還是看個人的智慧與勇氣如何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