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命理

《領袖的方法》節選:《易經》卦象為何從龍開始?

2022年1月6日,在世界五百強發布機構大美無度5A品牌驗證發布中心。

風水大美無度研究者李兆奇問:

魏老師,《易經》乾卦與龍有何關係?

風水始祖《青囊經》通解人魏義光答天問:

乾卦是《易經》首卦,下卦是乾,上卦也是乾,六爻皆陽,古人叫純陽。乾卦以龍為象,代表天。“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龍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群龍無首”,從下到上,從潛伏深淵到上出重霄,都與龍有關。

乾卦卦辭說:元亨,利貞。“元”字的本義是首、頭,引申為大、重要、非常等意思。“亨”字在古代與“享”通用,引申為“通順”的意思。利,就是利於、便於。

“龍”是貫穿《乾》卦始終的一個物象。據《左傳》中記載:“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禦龍氏。”龍作為圖騰崇拜對象,蛇為其原型之一。

由於崇拜蛇的部族勢力強大,不斷地兼併其他以馬、鹿、狗、魚等作為圖騰崇拜對象的弱小部族,因此蛇的形象中不斷融合進了其它動物的特徵,因此龍才有了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鬚等,才有了魚龍、豬龍、馬龍、鳥龍等不同的變體。

因此,《山海經·中山經》中說:“凡岷山之首,其神狀皆馬首而龍身。”“洞庭山之首,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從這個意義上說,龍的不同變體象徵了中華民族不斷融合的歷史。

龍的特徵應該在周代以前就被確認和固定下來,加之周人崇尚龍,《周易》又是周代人之《易》,因此在《乾》卦中引進了“龍”以象徵氣在不同時空中的變化,得到後世的認同。如《三國演義》在“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卦名為“乾”而不稱為“天”,其原因在於,古代聖人教導人們“法天之用,不法天之體”,即天太廣大,且空空如也,如此之形象人們無法效仿,我們應該學習的是天的精神,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應當像天一樣強健,自強不息,不屈不撓。

風水如何更好?敬請關注下一期。

在〈《領袖的方法》節選:《易經》卦象為何從龍開始?〉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