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易》對中國古代數學的影響及其源流探析
中國古代數學自漢代《九章算術》形成體系,發展到宋元時期達到高峰,期間出現了許多重要的數學著作。漢唐時期有“算經十書”,除《九章算術》之外,還有《周髀算經》、《海島算經》、《五曹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五經算術》、《綴術》、《緝古算經》,以及《數術記遺》;宋元時期有數學四大家,包括秦九韶撰《數書九章》,李冶撰《測圓海鏡》,楊輝撰《詳解九章演算法》、《楊輝演算法》等,朱世傑撰《四元玉鑑》。宋元之後,明朝有著名數學家程大位撰《演算法統宗》,等等。雖然《週易》不算是一本專門的數學著作,但是,它作為古代重要典籍,尤其是作為儒家經典,流傳於世,對於中國古代數學具有重要的影響。研究自漢代《九章算術》至宋元時期以及明代的數學發展可以看出,那些流傳久遠的重要的數學著作中大都留存著《週易》影響的痕跡。
《周易》與數學的起源
標示中國古代數學體系所形成的《九章算術》,由246個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題及其解法所構成,分為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式、勾股等九章,內容涉及初等數學中的算術、代數、幾何等,包括分數概念及其運算、比例問題的計算、開平方和開立方的運算、負數概念、正負數加減運算、聯立一次方程式的解法等。從邏輯的角度來看,《九章算術》與《週易》之間似乎沒有直接的關係。然而,魏晉時期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在為《九章算術》作注時卻說:「徽幼習《九章》,長再詳覽,觀陰陽之割裂,總算術之根源。探賾之暇,遂悟其意。之根源”,從而明白《九章算術》之意,並為《九章算術》作註。顯然。在劉徽看來,《九章算術》與《週易》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這基礎上,劉徽進一步認為,古代數學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包國者畫八卦。他在《九章算術注》的「序」中說:「昔在包塞氏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九九之數,以合六爻之變。暨於黃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於是建歷紀、協律呂,用稽道原,然後兩儀四象精微之氣可得而效焉。合六爻之變」而發明的,後來經由黃帝的進一步發展,以發揮《週易》「兩儀四象」的功效。
繼徽之後,古代數學家大都認同數學源自於《周易》的說法。宋朝時期著名數學家秦九韶的數學著作《數書九章》系統地總結和發展了高次方程式數值解法和一次同餘組解法,提出了相當完備的「正負開方術」和「大衍求一術”,達到了當時世界數學的最高水平。 [3](上集「秦九韶」)在論及數學的起源問題時,秦九韶說:「週教六藝,數實成之。學士大夫,所從來尚矣。…爰自河圖、爰自河圖、爰自河圖、爰洛書闓發秘奧,八卦、九疇錯綜複雜,極而至於大衍、皇極之用,而人事之變無不該,鬼神之情莫能隱矣。認為,數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河圖洛書”、“八卦九疇”,仍然把數學的起源歸於《週易》。
數學的產生是否真的源於《周易》,伏羲是否“作九九之數”,這是需要用歷史事實來證明的問題。劉徽簡單地斷定伏羲作九九之數,很容易使我們聯想到《易傳》中把遠古時期的許多技術發明,包括魚網、耒耜、市場、船、車、門、杵臼、弧矢、宮室、棺槨、結繩記事等11項,看作是當時聖人效法卦象而作;其中最早的是包袱氏「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2](《係辭下傳》)。由此可見,劉徽所謂伏羲作九九之數的觀點很可能是受到《易傳》的影響。
元朝時期著名數學家朱世傑的《四元玉鑑》論述了多元高次方程組的求解和高階等差級數等方面的問題,被美國科學史家喬治· 薩頓(G. Sarton)稱為“中國數學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時也是中世紀最傑出的數學著作之一」[5]。書的「前序」由他的好友莫若所作,其中說道:「數一而已。一者萬物之所從始,故易一太極也。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生生不窮者,豈非自然而然之數耶?包括三才,旁通萬有。
明朝末期的數學家程大位所撰的《算法統宗》是珠算著作,流傳久遠。書的「首篇」有:總說、河圖、洛書、伏羲則圖作易圖、洛書釋數、九宮八卦圖、洛書易換數、黃鐘萬事根本圖。其中「總說」說:「數何肇?其肇自圖、書乎!伏羲得之以畫卦,大禹得之以序疇,列聖得之以開物成務。凡天官、地員、律歷、兵賦以及纖悉杪忽,莫不有數,則莫不本於《易》、《範》。雲。他還在「書《直指演算法統宗》後」說:「數居六藝之一,其來尚矣,蓋自宓戲宰世,龍馬負圖,而數肇端。軒後紀歷,隸首作算,而法始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