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命理

《易經》賁卦:注重禮儀,保持良好形象

《易經賁卦》曰:“山下有火,賁。”意思是說:“《賁卦》的卦象是離(火)下艮(山)上,為山下燃燒着火焰之表象。山下火光把山上萬物照得通明,如同披彩,象徵裝飾。

《賁卦》非常重視裝飾的作用,接連用“賁其趾”(裝飾腳趾頭)、“賁其鬚”(裝飾鬍鬚)、“賁如,濡如”(裝飾得光澤柔潤)、“賁如,皤如,白馬翰如”(裝飾得那樣素雅:全身潔白如玉,乘坐一匹潔白的駿馬)、“賁於丘園,束帛戔戔”(裝飾山丘陵園,質樸無華,再拿一束薄薄的絲絹,來招賢納士)、“白賁”(裝飾素白)等字句,告誡我們要時刻注意必要的形象修飾和美化,使自己的外表和舉止符合時間和場合的需要。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形象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視的。

一個人的形象,對己對人到底有多大影響?

春秋時期,蔡國派師強、王堅二人出使楚國。楚王覺得這兩個人名字不錯,心想一定是相貌堂堂、器宇軒昂的人。哪知見面後發現是兩個又矮、又醜、聲音又非常難聽的傢伙。

楚王勃然大怒:“蔡國沒有人嗎?這個國家應該討伐!蔡國有人故意不派遣嗎?這個國家應該討伐!蔡國故意用這兩個人來戲弄我嗎?這個國家應該討伐!”於是,楚王命令大將子發帶兵伐蔡,把蔡國滅了,蔡侯也被抓到了楚國的都城郢。

楚王的確有些過激了,他也許是借題發揮,為自己的征伐找個堂而皇之的藉口,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然而,蔡侯派遣使者,如此糊塗大意,給楚王三個征伐的理由,未免太愚蠢了!

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受歡迎呢?

董仲舒曾說:“衣服容貌者,所以說目也,聲音應對者,所以說耳也,好惡去就者,所以說心也。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恭,則目說矣;言理應對遜,則耳說矣;好仁厚而惡淺薄,就善人而遠僻鄙,則心說矣。故曰:行思可樂,容止可觀。此之謂也。”意思是說:在穿着打扮上,要讓對方看着舒服;在言語交流時,要讓對方聽着舒服;在待人接物上,要讓對方心裏舒服。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近些年來,國內外頻頻掀起“選美”熱潮。隨着“美”在人們心中分量的加重,“選美”似乎己經不僅僅局限於比賽,而且己經漸漸滲透到我們的工作生活當中。美國的一份研究結果顯示,外表形象好的人從事高收入工作的機會更多,他們的收入相比於相貌平平者也要更高一些。

一個人把自己拾掇得讓人賞心悅目,不僅僅能夠招人喜歡,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敬。而那些不把自己形象放在心上的人,往往也不把別人放在心上,這樣的人怎能受歡迎呢?

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一共有68個應試者,他們的外貌、口才以及對事物的判斷力沒有顯著的差異,但服飾方面卻有很大差別。實驗要求他們分別徵求四位素不相識的過路人的意見。結果衣着整齊者較之衣着不整者,更容易得到陌生人的青睞。

一個人的外表是最先被對方感知的,心理學認為,在公眾場合,人們總是喜歡與衣着整潔、儀表大方或者衣着略微優於自己的人接近。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麥克尼爾說:“對於一個外表形象好的人,人們通常也會認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很優秀。”

除了外貌形象外,言談舉止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國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遺產。

禮儀是一張人際交往的名片。從社會交往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也是一門待人交友的學問。每個人都要置身於社會之中,都少不了與他人交往,無論是日常工作還是在公共場合,是居家還是外出,都離不開禮儀。禮儀不僅可以展示一個人的風度和魅力,還體現了一個人的內在學識和文化修養。

禮儀可以幫助我們規範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別人尊重,架設友誼橋樑,通向成功之路。可以說:知禮懂禮,是我們立足社會的前提之一,是我們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條件。

因此,對於學校來說,一定要開設禮儀課;對於個人來說,哪怕少讀一百本書,也要讀一本禮儀書或有關口才的書。

在〈《易經》賁卦:注重禮儀,保持良好形象〉中留言功能已關閉